4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和平与发展学院、极地与深海战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常珉,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孟冉为中国人民大学和平与发展学院、极地与深海战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中国人民大学和平与发展学院将围绕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积极拓展学科增量,前瞻性布局极地与深海等重大课题和重要议题研究。极地与深海战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依托和平与发展学院设立,深入研究事关极地与深海战略的基本事实、核心参数、重要关系,为国家极地与深海战略和全球治理提供决策支撑。
张东刚表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学校融入血脉的精神基因,学校成立全国首家和平与发展学院,是积极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奋发有为,是面对复杂严峻国际局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作为。要聚焦战略性新兴领域,以低空经济与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极地与深海战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两大跨学院研究机构为引擎,加快形成具有学术创新力、政策服务力、产业牵引力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要以“三大全球倡议”为指引,以全球和平与发展为课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非共识性研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
北京大学副校长董志勇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和平与发展学院是顺应时代潮流、落实三大全球倡议、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主动担当作为,是加快推动新兴领域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里程碑举措,必将为国家高水平决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期待两校进一步深化新兴领域与交叉领域交流合作,携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大学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建筑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刘加平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拥有优质的智力资源和历史积淀,极地与深海战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必将为中国极地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智库作用。期待与中心一道,开展协同攻关,将治理、科学、技术三者融合起来,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贡献中国智慧。
和平与发展学院研究团队发布主题报告《逐梦星辰大海——中国蓝色经济创新十大特征》。报告指出,由太空与海洋产业构成的蓝色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报告建议加快建立蓝色经济领域投入增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进一步释放创新潜力,促进创新链融通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与蓝色经济规模相匹配的创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