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参考人数创新高,达到474万!
作为国家教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招生考试既是国家选拔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学子改变人生命运的人生大考,受到全社会的瞩目。
为了应对这场特殊的大考,教育部协同各部门和地方认真做好考试各项组织工作,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为这场史无前例的研考交上圆满“答卷”。
强部署严落实 全国一盘棋
“各位老师: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即,因疫情影响,学校需招募一批志愿者组成先锋突击队参与监考,请有意向报名的老师于今天中午12点前联系研究生秘书报名,谢谢!”2022年12月19日8时30分,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李景文在学院教工群里发出招募先锋突击队监考老师的通知。
“我报名!”不到半小时,由李景文等13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先锋突击队集结完毕。在有队员出现发热症状的紧急关头,学院党委再次发出号召招募替换人员,尽最大努力确保研考监考任务如期完成。
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适时调整,考前阳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研考试卷整理调配难、考务和监考人员组织难、考场布局难的“两变三难”为本次考试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教育部高度重视研考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安全平稳”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优化考生服务。
各地教育部门统筹研究、统筹部署、统筹推进,与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实现了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的有机联动。
“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这是教育系统对考生的庄严承诺。
为此,各地科学、规范、因地制宜完善细化本地研考组考防疫工作方案预案,按照“一类一策”组考模式,分类设置。各高校全力协调考场安排、试卷运输、考生参考、安全保障等工作,有力保障考试安全有序进行。
在北京,面对工作人员发烧、检测呈阳性而无法继续到岗的难题,各单位、部门顶住人员压力,迅速进行人员调配;在陕西,迅速成立疫情防控组考应急专班,解决研考中临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新疆,教育考试院克服各种困难保证考生“应考尽考”……为了确保研究生招生考试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国各地都在争分夺秒。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顺利进行,还得益于创新之举——异地借考。全国大规模异地借考有力保障了考生“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
数据显示,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完成首次全国大规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异地借考考生自命题试卷跨省集中调配工作,跨省集中调配试卷10万余份。
为了让10万余份自命题试卷安全、准时送到考生借考考点,教育部门采用了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在同一时间通过中转站集中转运自命题试卷的方式,对各试卷包逐一核查、入库、出库……4次核查试卷数据、6次核对试卷包信息,确保试卷调配准确无误。
这么短的时间在全国范围转运这么多试卷,会不会出现试卷失泄密问题?这成为大家面临的又一难题。对此,各级考试机构始终把安全保密视为生命线,把安全保密作为试卷转运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各省份考试机构和河南郑州中转站的努力下,试卷中转实现了精准抽取和分发,严密交接和保管。”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牢牢守住试卷安全保密底线,圆满完成异地借考自命题试卷跨省集中调配工作,实现了试卷集中调配的“零泄密、零失误、零差错”。
防疫情护安全 保障平安研考
2022年12月24日清晨,蚌埠医学院教师闫鹏早早穿戴好防护装备,作为后备监考老师,走进安徽财经大学考点。
监考过程中,他发现安徽财经大学不仅设置了普通考场和特殊考场,将身体无恙的考生和感染病毒的考生进行分流,还为每个考场配置了消毒洗手液,给监考老师发放了N95口罩和橡胶手套,为隔离考场的考务人员添置了防护服。此外,考点还设置了校医院核酸检测点,配备了专门的医疗组。一系列疫情防控举措,为考务人员和考生们提供了切实保障。
这是全国各地研考防疫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平安研考”成为研考工作的一大重点。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二十条”和“新十条”要求,教育部会同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狠抓落实规范管理,加强考场防疫管理,就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进行专项部署。
各地将研考组考防疫纳入属地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工作,各地教育、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合成一股力,拧成一股绳。
2022年12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向广大考生发出《致自治区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体考生的一封信》,提醒各位考生考前做好个人自我健康监测,及时关注了解考点所在地组考防疫规定,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提前合理规划赴考路线,往返考点途中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同一天,山东、河北等多个省份也陆续发出给考生的一封信,提醒考生做好自己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考生安全防护上好有效的一课。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组考防疫工作要求,各地科学精准对考生群体分类,按照“一类一策”组考模式,根据防疫要求科学划定考试区域和专用通道,结合实际有针对性设置核酸阴性考场、核酸阳性考场以及用于体温异常等突发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考场等。
严守规范,精准落实。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
在上海,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根据考生核酸检测结果对考场进行重新编排,并及时将涉及考点、考场变更的信息告知相关考生。核酸结果显示阳性的考生,通过专用通道,在特殊考场参加考试。
在安徽、福建,考生可根据个人需要,凭本人准考证到指定的检测点完成一次单人单管核酸检测。
在浙江,浙江农林大学要求考试工作人员必须全程佩戴N95口罩。体温监测员防护用具为N95口罩、工作服、乳胶手套,必要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穿一次性隔离衣。
……
加强考场防疫管理、强化考场通风消毒、配足配齐防疫物资、严格执行考场防疫规定,各地各校确保考生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参考学子得以安全无忧地在考场上追逐自己的青春梦想。
守温情暖人心 优化服务保障
“进门后一路向前,走到图书馆后向右转弯……”上海电机学院组织普通考场、应急考场和特殊考场的考生从不同校门进入,并设置两条互不交叉的入场通道,还拍摄了专门的引导短视频,方便考生跟着视频提前“云踩点”,了解入场路线,顺利赴考。
此外,学校将残障考生的考场设置在一楼,落实校医一对一服务,并结合考生实际情况,同意其家长陪同考生入校。
寒冬腊月,这些温情的细节,温暖了冬日里赴考学子的心。
疫情之下的考研学子面临着来自考试、生活、心理等诸多压力。对此,教育部提出,优化考试服务工作,要求各地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在考生出行、食宿、卫生、环境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服务。密切关注考生动态和心理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切实做好考生困难帮扶工作。
在研考临近的日子,各地也开始多管齐下,积极采取措施,为学子营造安全、便利的学习环境。
在安徽理工大学,学校开展了为考研学子助力“加鸡腿”活动,保证学生们吃上热气腾腾的“助力鸡腿”;浙江师范大学还给校内所有考生提供免费的送餐服务,同时为校外考生推出两荤两素标准的“考研套餐”……
出行方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则提供校园VR供考生提前熟悉路线,并设置指示牌,安排志愿者现场引导;浙大城市学院等多所学校为考生提供考研接送大巴,帮助考生直达考点……
除了后勤保障,不少高校还通过网站、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研考温馨提示,并为考研学子送上防疫物资、考研加油包等,帮助学子们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积极备考,也送上美好祝福。
考点尽己所能,畅通考生咨询渠道,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考生关心的问题,在疫情之下,为考生搭建最便利的考试环境,努力提供最好的应考体验。
不仅仅在物质条件上为考研学子做坚强的后盾,各地各校还加强人文关怀,密切关注考生心理健康,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烟台大学法学院专门绘制了原创漫画《法小研的一天》,祝福他们在学海中乘风破浪;中南大学学生学习指导与发展中心、心理中心持续为考研学生提供学业辅导服务和心理辅导服务……
“这段日子,我们每一个考研人心理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好在学院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即使身处寒冬,仍然有一盏温暖的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高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