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肩负着贵州百姓的殷殷重托,怀揣着谋划发展的拳拳之心,出席两会的贵州代表委员们立足实际,聚焦教育,发出面向未来的思考和期待,一起来看——
01
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邹联克
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仍是“短板”,要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履行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省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督促指导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发展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统筹财政性资金支持乡村义务教育发展。对地方政府投入乡村教育的资金占比作出规定,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切实保障乡村基础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保留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分类发展政策。探索以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改革,实施“村小4年(或3年)+中心校2年(或3年)”学制改革。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紧缺学科(如音乐、美术、体育、英语、信息技术)教师走教政策,支持以乡镇中心校为主统筹乡镇紧缺学科教师资源,开展辐射区域内小规模学校的走教。
02
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宋宝安
贵州高校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科专业领域较为狭窄,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发展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建议聚焦人才引进和培养两个重点,尊重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引进急需人才,加大对贵州教育的倾斜支持力度。一是适度增加博士培养高校的数量,支持贵州高校新增理工农学科博士授权点,尤其是博士专业授权类别。二是增加贵州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快速提高贵州高校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数量。三是加大东部地区高校优秀人才到贵州高校工作及申报人才计划的支持,为中西部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03
提高针灸专业医学生培养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 杨硕
2022年,针灸被正式列为一级学科,以满足针灸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需求。建议完善临床教学基地架构和工作体系,确保针灸专硕轮转规培生、见习生、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针灸专业医学生培养质量和工作能力。建立针灸医院或院中院,体现医教研三位一体,促进针灸技术专业化。推动针灸参与基层未病先防功能,以职业病多发、高发人群为重点,加强针灸理疗对重点人群的普惠推广。
04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授 邱宁宏
当今社会,“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建议设立一批职业院校直播带岗基地试点,发挥人社部、教育部等多方力量,构建“以直播带岗为主,直播经济发展为辅;以就业指导为主,以实习实践为辅;以职业院校为主,以各级各类高校为辅”的直播带岗高校基地试点模式。同时,完善直播带岗的职业院校专业主播的培训体系,帮助主播熟悉行业规则,提升专业素养。鼓励互联网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发挥平台的技术优势和用户规模的优势,在促进带动就业中贡献更多力量。
05
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张氏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张顺勇
近年来,生命教育有效助推青少年树立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理念,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从国家层面加强心理普查和摸底科研,建立学校常态化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发展基于中国文化教育特点的心理危机测评体系和网络测评系统,研制《生命教育国家课程标准(纲要)》,科学编制和有效使用地方生命教育读本,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国家生命教育资源库,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师教育内容和通识培训。
06
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
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贵州省委主委 张光奇
贵州等西部地区的研究生教育,目前仍处在需要大规模增加量的阶段,量少是主要矛盾。建议为贵州等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多搭平台、广通渠道,对达到条件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单位学位点,特别是对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急需领域、空白领域的博士硕士点申报,有针对性地给予倾斜照顾。同时,对贵州等西部后发地区具有一定办学基础和特色优势学科,并达到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条件的有关高校,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列为学位授予单位。
07
培养西部地区博士生国际化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物理学院院长 江阳
博士人才培养,不仅要求有专业素质,还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建议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力度扶持西部地区博士生,为满足西部地区涉外建设和开放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提前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进一步加大西部省份高校博士点建设和增加博士生招生指标。二是设立专门的西部扶持计划,针对西部省份博士生进行甄选资助。三是建立合作机制推动联合培养。鼓励西部地区高校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
08
加大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傅小云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要真正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培养好人才、留住人才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建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医疗专业的招生规模,优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关心关注他们在基层就业工作情况,切实增强他们在基层服务的归属感。同时,为基层人才做好职业规划,让基层能够培养人才、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