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加强就业工作统筹、优化就业指导服务、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帮扶,力促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加强就业工作统筹。强化就业系统谋划,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研判就业形势、研究具体举措,不断构建“校党委书记统筹、分管校领导主抓、院系领导落实、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就业工作格局。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制定《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秋季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等,实施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周通报制,全力推进就业工作。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成立就业工作督导组,校领导牵头深入院系,通过召开座谈会,访谈学院负责人、辅导员和毕业生代表等方式,做好就业工作调研。加强就业数据监测,认真落实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严格审核毕业生就业信息和就业材料,及时公布就业中心、学信网、校纪委举报渠道,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推动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山区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开展就业育人大讲堂、主题班会、“学长学姐面对面”等,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知晓、用好就业政策,树立正确就业观、职业观、成才观。利用“夏季小学期”构建以慕课为核心,微课为拓展的“1+N”就业指导教学体系,邀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百余位教师、专家参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业指导等课程,着力实现就业教育从入学到毕业全覆盖。组织参加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将大赛内容设计同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累计获得金铜奖50余个,入围全国决赛12人。持续优化就业服务,对未就业毕业生落实“一位学生、一位教师、一位管理干部、一位校领导”的“四个一”包干制度,针对不同求职意愿学生进行分类统计、精细调研,提供简历撰写、面试求职培训等个性化服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化就业实习实践,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实习管理制度,通过共建“人才工作站”、与基层企业单位签署人才实习就业服务合作协议等,组织学生赴基层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获取就业机会。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聘网、智联招聘等渠道广泛搜集优质招聘信息,实行每日一推送、每日一发布,确保招聘信息畅通。今年以来已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举办线下大型双选会27场,提供岗位56000余个,各类活动提供对口岗位达10万余个,人均提供岗位10余个。深入推进访企拓岗,制定《校院领导常态化访企拓岗促就业具体工作任务清单》,加强校领导班子成员示范引领,推动二级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拓就业岗位,已拓展岗位1200余个。实施“送人到岗”,组织200余位毕业生参加地方性招才引智和企业实习开放日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有关地区、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人才政策、招聘需求,助力供需双方实现更加精准有效对接,实现由“送岗到人”到“送人到岗”的转变。积极配合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不断强化国防教育,加大征兵宣传进校园工作力度,畅通入伍绿色通道,20余名在校生参军入伍。
做好重点群体帮扶。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将“提高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落实率”纳入学校的民生清单和“我为师生办实事”的重点项目,高度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长期未就业毕业生、残疾学生五类困难群体和“雨露计划”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人一档” “一人一策”建立帮扶工作台账。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开展“三个三”工作,即针对每一位困难毕业生,至少开展3次谈心谈话、推荐3个有效岗位、组织参与3次线上线下就业促进活动,对困难毕业生提供优先就业服务。强化就业能力提升,组织开展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明确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参训学生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95%以上。举办“宏志助航计划”专场招聘会,优选省内外企业500余家,发布岗位10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600余人,努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