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考考试结束后,省招生考试院邀请权威专家,对试题进行了评析。
2021年贵州高考理综试题评析
2021年贵州高考文综试题评析
思想政治试题:
2021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重大主题,突出建党100周年,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强化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发挥“以考促学”积极导向作用。通过情境设计提高能力考核的有效性,稳步提升命题质量。
一、突出试题的思想性政治性,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凸显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南。如第40题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创新性的理论内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引领作用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和重大实践意义,增强考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 体现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引导
在高考试题中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考查引导,与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开展的体美劳实践教育形成合力,对于引导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第21题,以钳工小曹扎根车间刻苦钻研,以精湛的技术为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事迹为背景,引导考生认识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的道理,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3. 关注高质量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指针。第38题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着力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政策的情境,引导考生思考消费增长在经济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从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的视角理解扩大消费、提升消费的方法和路径,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理性认识;引导考生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进而树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识。
二、强化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发挥“以考促学”积极导向作用
1. 强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体现考查的基础性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关注主干内容,关注考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把考试内容集中于学科主干,避免“偏”“难”“繁”“怪”试题,意在引导课堂教学回归课程标准回归教材,把精力集中在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夯实知识、能力和素养基础,把考生从不必要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中解放出来,真正发挥好考试指挥棒的正向引导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有关人大的地位、性质、职权及其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等知识是理解这一制度的基础,是考生应当掌握的学科主干知识。第17题围绕新修正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增加的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职责的规定,考查考生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专门委员会的关系,人大立法权的涵义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强调知识融会贯通和能力复合运用,体现考查的综合性。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命题突出考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目的也在于引导基础教育教学重视知识整合,注重发展考生综合能力。如第39题就综合考查了党的性质宗旨、共同富裕目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知识内容,综合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与综合这两项关键能力。
三、加强试题情境设计,提高学科关键能力考查有效性。
试题情境是用于引出问题、刺激应试者作答反应和完成特定任务的背景与依托,是测试和反映应试者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载体。通过情境与任务的紧密衔接,增强二者的内在一致性,可以产生明确的作答指引作用,提升能力考查效果。为了有效测试考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根据情境的呈现形式、表现内容、测试目标的不同,思想政治学科的试题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情境。
1.设置简单情境考查辨识与判断等较低层级能力。
简单情境是指表现的内容、呈现形式、测试目标单一的情境,一般适用于选择题。辨识与判断能力,指的是辨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判断其性质,概括其特点,并与学科的理论和观点相印证,属于较低层级的思维能力要求。
如第13题以超市和家电连锁大卖场冲击传统百货商场,互联网电商的出现又影响超市和家电连锁大卖场的经营的简单情境,要求考生判断上述现象背后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成本优势”这一经济学道理。
2. 设置一般情境考查分析与综合等较高层级能力。
3. 设置复杂情境考查学科能力的综合运用。
复杂情境是指反映的内容层次较多、呈现形式多样、测试目标综合、需要深入解析的情境,一般适用于综合性主观题。
如第40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理论的实践价值等多维度展开,形成复杂情境,提供了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综合考查的空间。在考查认识论、文化自信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深入解析情境材料,综合运用论证与阐释、探究与建构等学科能力解决具体问题,完成情境任务,从而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主旋律,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
历史试题: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注重考查党史等相关内容,强调对学科思维方法的掌握和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试题增强开放性,较好实现了测量功能。
一、 聚焦党史,打造知史爱党教育阵地
1.学史明理,汲取思想养分
通过选取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领导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的具体史实,试题启发学生从中感悟真理力量。第47题分别选取1978年和1988年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三次讲话内容,一方面呈现改革开放尚未开始时,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重申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观点,引导中国及时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呈现改革开放10年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强调“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将科技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的论述。
2.学史崇德,涵养精神品格
历史试题通过对党史故事和人物的呈现,考查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逻辑,引导学生从革命烈士、党史故事中深化对党的精神谱系的认识,鼓励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第29题引用党的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对于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关系的讨论,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发生在中国的坚定信念,证明建立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中国革命是迫切历史需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武装思想,砥砺品质。
3.学史力行,砥砺奋斗才干
历史试题通过呈现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伟大实践,激励学生从党史中汲取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成才动力。第41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为背景,显示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制定外贸政策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逐渐突破美国等国的围堵封锁,实现了独立自主发展,启发学生在新时代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征程上提振勇毅前行的精气神。
二、 增强开放,落实《总体方案》考查要求
1.创新试题设问方式方法
开放性试题不仅在考查广度上有扩展,在考查深度上有延伸,也在设问角度上进行了创新。第42题引入“卫所”概念,在特定时空框架内创设了包含政治、经济、边防等多重要素在内的复杂情境,要求学生提取有效图文信息,在明代疆域图中直接标示出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该题设问本身又具有综合性,学生须结合历史、地理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2.融合核心素养考查理念
历史开放性试题较为鲜明地融入了核心素养考查理念,引导学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探究;还通过建立相关史实的时间、空间联系,要求学生使用特定术语对史事加以概括说明,尝试对观点进行历史解释,同时彰显家国情怀。第42题设问本身具有综合性,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如何应对陌生、复杂、开放、真实的历史问题情境上来,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判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题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熔于一题,彰显了鲜明的素养立意。
3.探索多种题型多元开放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增强开放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开放性试题以外的综合性试题中也增加开放性设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探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作答中展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41题第三问是在前两问分析、提炼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问题,重点考查评价历史问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民族国家立场思考问题,清醒认识国际形势的复杂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 紧扣能力,体现学科特色考查方向
1.强调信息加工能力考查
历史学科对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对情境所提供和暗示的信息进行读取、筛选、分类、归纳、提炼、解释的能力。第41题在同一试题内综合呈现了学者论述、档案资料、经济发展数据等不同类型的材料,要求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整体眼光出发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在归纳和演绎基础上形成对综合信息的解读和诠释,进而进行论证、探讨并得出合理结论。
2.注重批判性思维考查
历史试题通过增强探究性、丰富作答指向等手段,加强对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第46题以两伊战争为背景,引导学生将观察角度从参战国转向联合国,深入思考国际社会力量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中为维护世界和平所所发挥的作用,以辩证的眼光认识联合国维和的局限性。
3.增强表达与论述能力考查
通过增加主观题设问的针对性、侧重情感态度考查、优化评分标准等方式,历史试题加强了对语言表达和组织论述能力的考查。如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写作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或阐释发展变化和分析原因,或根据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对得出的结论进行解释论证,表述的清晰、合理程度和逻辑的严密在考生的最后得分中占有一定比例。
四、 深化基础,联动教学改革同向同行
1.突出基本概念
高考试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概念定义,而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从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通过情境融合概念要义,注意对同类概念的比较辨析和不同概念掌握程度的测量和评价。第25题透过汉代“辟召”制度考查对监察体系运行原理的掌握;第32题以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剧作中的故事创设情境,考查雅典民主的特点和实质;第34题以苏俄内战时期的史实为例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
2.强调结合所学
历史科不同类型的试题都强调问题与学生所学知识的结合,促进学生夯实基础,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促进融会贯通。第24题从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的不同观点出发考查周代礼乐文化内涵;第26题通过宋代士大夫对“婚姻论财”现象的关注考查理学思想等。
3.关注基本方法
历史学科重视对基本方法的考查,重点强调运用分析、归纳、比较、阐释、评价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论证,考查形式多样,覆盖各个能力层面。第28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力求“和局”,要求学生以理解、辨析、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判断时代特征;第30题材料以数据列举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钢铁业情况,聚焦数据分析,要求学生在知识迁移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作答的实际情况也能反映出教学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水平。
地理试题:
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学科特色鲜明,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材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既有生活实践情境,也有学习探索的情景,情境设计贴近考生认知水平,进一步加强地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的考查。本套试题没有偏题、怪题,题型与结构、呈现的形式与风格等方面,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选择题组从易到难,综合题各小题之间逻辑关系清晰,体现能力考查层次的递进。地理试题入题门槛较低,但完整回答需要考生有比较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以及能够运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既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同时对中学地理教学又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1.精心选材,注重主干知识考查
试题选材来源于鲜活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视角与学科特点,强调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人、物、事,引导考生深入思考青年与民族、国家、时代的关系。1~3题,以浙江丽水的玻璃管和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为案例,该项目的投产推动我国医用注射剂瓶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注射剂瓶的革新升级,改变了我国高端药用玻璃依赖进口的局面,也为新冠疫苗包装提供充足的保障。试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突破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技术壁垒,未来依靠的就是青年学生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4~6题,以德国太阳能储存技术为案例,将清洁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满足能源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虽然新能源的优点让人欣喜,生态价值也很诱人,但现实是离大规模储电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特别是中国的能源领域,很需要有理想、有志气、有能力的青年学生加入并为之而奋斗,引导学生为中国实现2030年的碳达峰、2060年的碳中和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2. 巧立设问,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试题聚焦能力考查,考查的能力不仅包括必备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包括适应国家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试题要求考生能够合理运用地理学科的基本规律与原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高质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9~11题,通过珊瑚礁的形成过程,考核地貌发育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机理,着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学“尺度—结构—时间—过程—机理”这一逻辑思维脉络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展现考生面对复杂地理现象时的思维品质。第36题英国东南部湿地开垦,试题内容涉及面广、时间尺度长、系统性和综合性强,对考生宏观、动态把握人类活动影响与改变地理环境,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在人类开发利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方面,有很好的考查功能。第37题以祁连山西部山间盆地边缘的堆积物为背景,考查高山地区堆积物与地貌、水分、风力、温度、土壤和植被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此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思维,要求考生通过对堆积物特点的判断,推导其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也能够合理科学地解释地理现象。堆积物由于搬运的动力不同,搬运的距离不同,堆积的环境条件不同,最后形成的堆积物也不相同,这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堆积物是物质条件与动力条件,局地条件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隐含的规律或原理。干旱地区局地的水资源条件较好是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高质量认识地理现象的能力。
3.引导教学,促进育人价值考查
试题一如既往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引导教学回归课本,回归课堂,加强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强调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用整体的观点、发展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如7~8题,以城市化、城市热岛、太阳辐射等基础知识为背景,考查安装高反射率屋顶的解决方案。考生需要理解太阳辐射的短波性质,反射原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对比绿色屋顶的降温原理及降温效率的差异。试卷通过新颖的试题呈现和设问方式,既杜绝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又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转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的素养提升转变,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如44题考查我国新疆牧区的防火措施,考生需要理解牛与枯草落叶的相互关系,如何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处理好人地关系,如何按照生态系统内在法则解决环境问题,取得理想的成效。高考强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将情境作为试题的载体,选取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中的场景来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典型任务,要求学生透过事物表象发现问题、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实现由“解答试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如43题考查江西兴国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方案,考生要理解交通(铁路)能带来资金,带来游客,实现了旅游精准扶贫,而铁路“弯道”能深化对交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认识。
2021年地理试题充分反映高考的核心功能,通过拓宽试题材料的来源,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问题解决路径的差异性、答案的多样性等方面探索开放性,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强情境的时代性,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
2021年贵州省高考文综评卷组
2021年贵州高考英语试题评析
2021年我省高考英语试题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坚持“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强调关键能力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教材,稳步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英语命题强化爱国情怀、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知识见识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语篇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将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引导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情境有机融合,自然呈现于试题当中。试卷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
1.融入中华文化,增强“四个自信”
试卷精选相关主题的语篇,强化学生对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语法填空语篇选取了一篇介绍西安城墙的历史、景观和游览体验的游记;写作题设置了写邮件向外国友人询问他们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境。这些语篇和情境设置以浸润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落实五育并举,深化体美劳教育引导
试卷在篇章选择和情境设置方面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的命题思路,强化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考查和引导。阅读A篇介绍了“Take a view”摄影大赛及两项参赛作品,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阅读C篇为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滑板运动陪伴作者成长,给予其归属感,表达了作者对滑板运动的深厚感情,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弘扬正能量,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试卷通过选择相关主题的语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阅读B篇介绍保护和繁育濒临灭绝的黑犀牛,阅读第二节语篇提倡旧衣物交换替代丢弃,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与环境保护;完形填空语篇讲述了一段酒店奇遇,旨在启发学生认识责任的重要意义,引导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二、夯实全面发展基础,持续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试题按照高考评价体系总体要求,优化情境设计,加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和灵活性,强调语言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深化对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积极导向作用。
1.强化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试卷精选语篇,创新试题设问方式,提高考查高阶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比例。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均在语篇层次上进行,重视对语篇的精细阅读,尤其强调对文章整体结构和关键信息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提取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活动的起因、过程、方式、结果等重要信息并能够准确理解概念性信息。
2.加强应用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考查
试卷通过优化应用文写作题型,设置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的交际任务情境,增强试题开放性和灵活性。写作题要求考生写邮件向外国友人询问他们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同时,跨文化交际的情境设置进一步强调对交际能力的考查。
3.深入考查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试卷精选语篇,多数试题考查考生推断、归纳和概括等高阶阅读理解能力。例如,阅读D篇介绍了“天才”的定义标准及其演变,语篇夹叙夹议,启发考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深入思考“天才”的标准是什么。第24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breeding programme?)要求考生通过归纳和推断,选出最准确描述该项动物繁育项目的词汇;第35题(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要求考生通过概括和总结,选出最能准确表达语篇主旨的标题。这些语篇和试题设置引导考生深入思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强化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考查。
三、稳定试卷结构和难度,稳步提升试题质量
试卷题型稳定,试卷难度在合理范围内,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试题质量稳步提升。
1.稳定试卷结构,全面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试卷结构保持稳定,由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试卷选材广泛,设问巧妙,全面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考查读、写等关键能力之外,还强调对考生交际、思辨和学习等学科素养的考查。阅读和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考查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写作部分试题要求考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准确表达,完成书面交际的能力,体现了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2.控制试卷难度,稳步提升试题质量
试卷所选篇章材料的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材料难度与往年保持平衡。阅读部分既有相对简单的作品介绍类材料,又有中等难度的语篇,如介绍黑犀牛的保护和繁育,还有较高难度的议论性文章,如“天才”的定义标准及其演变。试卷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试卷中各难度层级试题比例分布合理;通过创新试题设问方式及合理设置选项等方式,试题质量稳步提升。
2021年贵州省高考英语评卷组